好搜导航
首页»搜索导航:文章搜索试题搜索(8)诗词搜索书籍搜索站点搜索
好学题库|〔2021-广东-11〕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关于党的历史,下列选项有误的是:
  中国→公务员|A|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B|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武装斗争$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中共七大的历史性贡献$D|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公务员考试真题行测专项训练之常识判断(模块综合),…〔02-24〕
标签:四、政治常识学段:职业初期学科:公务员来源:好学题库作者:Pioneer点击收藏

好学题库|〔2022-四川-2〕下列党的会议与所通过的决定或决议对应正确的是:
  中国→公务员|A|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D|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公务员考试真题行测专项训练之常识判断…〔02-24〕
标签:四、政治常识学段:职业初期学科:公务员来源:好学题库作者:Pioneer点击收藏

好学题库|〔2023-辽宁-10〕善于从历史经验中汲取营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唯物史观。下列历史观与其出处对应正确的有:
  中国→公务员|以古为鉴,可知兴替——《新唐书》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史记》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增广贤文》故殷可以鉴于夏,而周可以鉴于殷——《韩诗外传》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汉书》@@@A|2项$B|3项$C|4项$D|5项公务员考试真题行测专项训练之人文常识(文学常识),二、高难题型【解析】正确:…〔02-14〕
标签:二、高难题型学段:职业初期学科:公务员来源:好学题库作者:Pioneer点击收藏

好学题库|〔2023-福建-10〕《论语》中提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中国→公务员|A|“夏之时”指的是著名历法《大衍历》$B|“辂”指的是车子,“冕”指的是礼帽$C|“乘殷之辂”与“殷鉴不远”涉及同一朝代$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文集公务员考试真题行测专项训练之人文常识(文学常识),二、高难题型【解析】选项A错误:“夏之时”指夏朝的历法,即《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录农事的历书…〔02-14〕
标签:二、高难题型学段:职业初期学科:公务员来源:好学题库作者:Pioneer点击收藏

好学题库|〔2024-辽宁-8〕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贤重才的优良传统。下列与人才相关的诗句所反映的道理,说法不正确的是:
  中国→公务员|A|罗隐“裨补明时望重才”昭示了匡正时弊、补救政误就需要重用大才的道理$B|杜甫“安危须仗出群材”揭示了国家安危与否取决于是否有众多人才的道理$C|陆游“人材衰靡方当虑”蕴含了人才的精神面貌对国家兴衰至关重要的道理$D|张耒“人才之难万冀一”彰显了环境优劣对人成长成才具有重要影响的道理公务员考试真题行测专项训练之人文常识…〔02-14〕
标签:二、高难题型学段:职业初期学科:公务员来源:好学题库作者:Pioneer点击收藏

好学题库|〔2021-广东选调-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前进,也就是我们古人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下列选项中,最符合该讲话精神的是:
  中国→公务员|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B|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C|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D|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公务员考试真题行测专项训练之人文常识(文学常识),一、基础题型【解析】“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大学》,意为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断地更新再更新,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不因循守…〔02-13〕
标签:一、基础题型学段:职业初期学科:公务员来源:好学题库作者:Pioneer点击收藏

好学题库|2004年9月16日至19日,中共第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中四个因素要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
  中国→公务员|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B|维护国家发展和生存安全$C|党的自身状况及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D|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兴衰的经验教训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最新公务员考试题库:政治常识题和时事政治题,一、政治常识题解析:2004年9月16日至19日,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而要求加强执政能力建…〔12-11〕
标签:一、政治常识题学段:职业初期学科:公务员来源:好学题库作者:Pioneer点击收藏

好学题库|文末画线的句子表明,作者不愿在回忆往事时为放牛“赋予意义”。你认为本文是否做到了这一点?请简要说明。
  当代→语文|请答题2024年普通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高考Ⅰ卷),一、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Ⅱ【网友解析】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不在回忆往事时过度“赋予意义”。虽然文中不乏对放牛经历的正面评价和情感抒发,但作者更多是以平实的语言记录了放牛的日常,如放牛过程中的细节、个人感受的真实流露,以及对那段时光的直接怀念,而非刻意升华或强加某…〔07-05〕
标签:(二)现代文阅读Ⅱ学段:高中学科:语文来源:好学题库作者:Pioneer点击收藏

8条 首页1尾页
  • 轻松应考、高效赋能
  • 好学考试H5触屏版开放内测
  • 祝贺【好学触屏】公众号虎力全开、杨帆起航!